智能制造学院学生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指南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09:19    浏览次数: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法律常识、禁不住外界诱惑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案件不断增多,严重侵害了大学生的财产安全,并极易引发受害人自杀等事件。

冒充客服诈骗类

2022年5月,小王(某高校大学生)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尊敬的商户您好!由于购物平台网络系统升级,请您及时点击以下网址认证账号信息,(网址链接),以免影响正常接单!回复T退订。”随后小王点开了短信内容中的网址,进入该网站之后按照提示输入账号和密码,随后一步步操作之后,银行卡内余额被洗劫一空。

2021年10月23日,某高校一女生刘某与朋友通过微信进行转账汇款。因几百元钱未到账,便到百度上搜索微信客服,结果其搜索到的微信客服为假冒客服。“假客服”要求她到校内银行自动柜员机上进行查询。刘某在查询过程中不断接到“假客服”电话,指导她操作。刘某按照“假客服”指令,一步一步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输入“8888”的验证码,实际上“8888”为她转出的金额(当时卡上正好有未交的9000元学费)。转账结束后,电话没有再继续打来,刘某也就回到了宿舍。后刘某对于这笔钱的去向问题抱有怀疑,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后,发觉自己被骗,于是报案。

2021年6月2日14时许,沈阳某大学学生小李(化名)在寝室内接到0085开头的电话。对方自称蚂蚁客服,准确说出了小李在某购物平台的订单号和收货地址,紧接着又说小李的快递丢了,可以给他双倍赔款。小李加了蚂蚁客服的QQ,对方通过语音指导他办理“赔款”。首先,对方要求小李开通支付宝额度500元的备用金。小李领取了备用金后,客服却说他多领取了400元,要求小李把这多出来的400元提现到银行卡,然后再退回到客服提供的另外一个银行账户内。这时,客服让小李扫二维码,加了另外一个QQ好友——“支付宝在线理赔中心客服”。“支付宝在线理赔中心客服”告诉小李,他的支付宝备用金账户每周将扣除500元,连续扣除6个月,这让小李一下蒙圈了。恐惧的心理产生之后,必然会寻找“解决”办法。此时,“贴心”的“客服”扮演了救世主的身份:“想不被扣款,先证明自己有钱”。客服让小李将自己银行卡的钱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以此证明自己具备偿还能力。小李乖乖地将银行卡内的20万元转给对方。“客服”一看钓到了大鱼,继续用话术诱导小李转款。小李随后又将另外一张银行卡内的两万多元转给对方。“客服”又要求他在其他平台贷款,此时,小李才发现不对劲,于是报案。

返利类诈骗

2020年11月1日,何某红(某高校在校学生)在支付宝兼职里面找到一个手机号,联系后添加了对方的QQ。对方通过QQ聊天方式问是否做兼职,何某红表示愿意,对方讲了刷单的工作流程,还让其扫码添加了一个淘宝上的好友。何某红按照对方提示在淘宝上选择指定商品后,对方把支付二维码发给何某红。何某红扫码支付了25000元,对方并没有按流程退钱,而是说要完成更多任务后才能退钱。何某红发现自己被骗后报案。

2018年至2019年3月,王某等人通过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先是通过拉人建QQ群,后通过群里发布消息、群加好友等方式邀人入群,同时告知“拉一人奖励一元”。后在群中发布虚假返利活动,同时还发布作案QQ号或微信号,称要参加活动,加好友私信联系。被害人看到虚假返利公告后,将王某等加为好友。在被害人转账小金额如30元给王某等的情况下,为赢得被害人信任,王某等便返50元给被害人。被害人以此认为该返利活动真实有效,便转账大金额给王某等,王某等为骗取更多钱财,一般会称该金额的返利活动名额已满,只有更大金额才有名额,被害人便再转账给王某等以参加更大金额的返利活动,直至王某等认为被害人不会再转账,便将被害人删除好友,踢出QQ群。王某等人通过上述方式诈骗被害人三千余元至两万余元不等。

冒充公检法诈骗类

宋某(某高校大二学生)接到一个来自济南的陌生电话,对方声称自己是公安局人员,通知宋某的银行卡号被人透支了六万多元。随后,宋某按对方指示,将大量现金存入指定的银行卡。得知被骗后,宋某心情一直低落。几日后,宋某的家属发现他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2020年5月20日17时许,受害人李某(女性,22岁,1997年07月出生,汉族,硕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成都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李某涉嫌一起非法洗钱案。李某告知对方自己从未参与过洗钱。对方让李某向北京警方报案,并将电话转接给所谓的北京市公安局大兴派出所。电话转接后,对方添加了李某的QQ,并通过QQ警告李某不能向其他人提起接受调查的事情,否则造成泄密要承担法律后果,要求其接受调查时单独到酒店开房。第二天,对方通过QQ向李某发送了一张北京市检察院监管科的拘留文书和冻结文书,称要查验李某的银行流水,李某便按要求将银行账户和银行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后对方又让其将银行卡每天转款额度从5000元钱提高到20万元,将银行卡的转款密码调整到动态码,并要求其将收到的动态码提供。共计被骗48万元。

虚假贷款类诈骗

2020年2月15日,受害人杨某(女,汉族,21,某高校学生)接到一个办理贷款的电话,并与对方添加了微信,对方通过微信发送了一张“急现贷”的APP二维码图片。杨杰扫描下载安装后,在APP内上传了本人身份证、银行卡等进行注册,后对方先后以会员费、保证金、解冻费等理由,要求杨某共计转账12.72万元到指定账户内,后发现被骗。共计被骗127235元。

冒充老师、熟人类诈骗

2020年3月,南京某大学学生收到冒充好友的新浪微博信息,对方以在国外买机票回国无法付款为由,让受害人帮其转账购买机票,诈骗3.2万元。

2021年10月27日下午四点,某学院大四学生王某接到一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明天上午9点到我办公室来一下”,王某误以为是“黎老师”,说是不是“黎老师”,对方“嗯”了一下。“黎老师”是王某系里30多岁的带毕业设计课老师,平日里俩人素无来往。王某接到电话时也略有吃惊,手机显示的是个陌生号码,但由于电话中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像黎老师的声音,他也逐渐放松了戒备。第二天上午8点多,电话里“黎老师”问王某“来我办公室了没有”。可王某快到学院教学楼时。电话再次响起,“黎老师”表示,自己在陪领导,想送点礼给领导。但由于领导拒绝接受现金,他提出要求王某通过网银转账向他指定的账户先汇些钱,以完成这次送礼,再到办公室把现金还给他。王某告诉“黎老师”,自己目前账户只有1000块钱,可能无法支出更大的款项。“黎老师”在电话里欣然接受了这1000元,王某于是在没有核对对方银行账户信息的情况下通过网银向他提供的邮储银行账号转去了1000元。后王某来到办公室,办公室的老师告诉王某,黎老师一、二节正在上课,王某方知被骗。

发放补助类诈骗

2019年4月2日,受害人王某某(某高校学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教育局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对方谎称有一笔学校的补助费要打到其银行账户,需要其到银行办理领取手续,并给了王某某一个“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号码用于咨询办理领取手续。王某某信以为真,带上银行卡到银行后,拨通了“财政局工作人员”的电话,按照其要求在农业银行ATM机上将11000元通过无卡存款的方式存到对方指定账户内,后对方要求继续存款到指定账户,王某某意识到被骗。总计被骗11000元。

虚假征信类诈骗

2021年7月,南京某大学学生,接到冒充蚂蚁金服客服人员的电话,以帮助受害人把学生借贷账户升级成为成人账户提高征信为由,诈骗28.8万元。

2020年9月14日17时35分,敖某(某高校毕业学生)接到来电,对方自称系“中邮钱包”APP客服人员。对方称敖某在读大学时申请过贷款,现在需要注销该账户,并通过QQ发虚构的征信系统信息给敖某核对。敖某信以为真,在对方的引导下进行征信安全系数提升以注销账户操作。后敖某通过自己的手机银行分多次将资金5.96万元全部转给对方指定的账户,转款后发现自己被骗。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

2020年7月5日13时许,骆某(某高校学生)在家中一游戏玩家自称要购买其STEAM游戏账户并双方互加QQ好友(对方使用QQ号:****84022),之后对方要求骆某通过百度搜索“易青购”并在该平台发布信息进行交易。在该平台显示交易成功后,骆某遂对钱款进行提现。因骆某账户输入错误,被平台客服告知账户已被冻结,需充值500元进行解冻。随即骆某通过名下工商银行于当日18时27分向客服提供的华夏银行账户转账500元,转账之后被客服告知转账金额未附带零头,故账户再次被冻结,并需要充值冻结金额5倍资金进行解冻。随即骆某再次通过名下工商银行于当日18时57分向客服提供的中国民生银行账户(账号:6226193****65210,开户人:蔡某)转账5000.1元并进行提现。提现时再次被客服告知,提现未附带零头导致账户再次被冻结并需转账冻结金额5倍资金进行解冻,骆某发现被骗。共骗5500.1元。

杀猪盘类诈骗

2020年8月1日,受害人戴某某(女,1996年02月出生,某高校在校学生)通过交友软件“T***r”匹配到一名自称柳洋的男子并互加QQ发展成为情侣关系。柳洋声称自己是江苏人,在成都做互联网行业,其舅舅是z财经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发现了一个网络游戏的规律,可以轻松赚钱,并将赚钱的截图发给戴某某,吸引戴某某参与。随后柳洋发给戴某某一个网址为***.com的网站,让其按指示在该网站上押单双。8月2日戴某某先试着在网站押注200元,当天成功提现242元。8月3日戴某某又在该网站投注5000元,当天成功提现5871元。柳洋便让戴某某抓住机会多充值多下注,充值越多赠送的彩金越多。戴某某在柳洋的诱惑下充值了20万元左右,网站显示戴某某已经赢了几万元。戴某某想将网站账户内的钱全部提现时发现网站不能提现。柳洋称网站账户内金额太大无法直接提现,引导戴某某缴纳身份验证金、保证金、个人所得税等费用。戴某某总计在网站指定账户充值了60万元左右依然无法提现,并且柳洋仍让其从各类借贷平台借款来进行充值。戴某某才意识到被骗。共计被骗590313元。

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

首先

大学生们要牢记

公安部门提示的

十个“凡是”

和九个“一律”

十个“凡是”

1.凡是网上办理贷款、信用卡或提升信用额度、消除校园贷等不良征信记录,再以各种理由要求交钱转账的都是诈骗。

2.凡是自称以做兼职、返佣金、赚零花钱、挣生活费等噱头,承诺返利,用扫码、转账等方式进行刷销量信誉、到电商平台购买大额商品等网上刷单的都是诈骗。

3.凡是自称商家“客服”、“经理”,以购买商品质量不好、快递丢失、误开会员为由,声称可办理双倍退款、理赔、取消误办业务,让扫码、贷款、转账、汇款、提供密码及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4.凡是在社交软件、婚恋网站中,以恋爱为由加好友培养感情后,声称掌握网站漏洞、有内幕消息能够赚钱,引导下载投资APP或进入博彩、理财网站、微信小程序,让投资理财、炒股、炒虚拟货币、炒期货、博彩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公检法的工作人员,以涉嫌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密码、验证码或要求直接把名下所有钱款打到“安全帐户”接受调查、自证清白的都是诈骗。

6.凡是利用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冒充领导、老板、客户、老师、学生、朋友、家长,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7.凡是自称军警或学校领导人,以购买物资为名,要求与指定商家联系并付货款的都是诈骗。

8.凡是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中自称是外国士兵或国外工作人员,让帮忙代收贵重国际包裹并垫付“快递费”、“通关费”等费用的都是诈骗。

9.凡是自称医保局、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以医保卡、社保卡在外地有大额异常消费记录或涉嫌违法犯罪等为由,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10.凡是未经国家金融部门批准的网上投资理财平台、以及所谓财富交流平台、彩票出售、虚拟币交易都是诈骗。

九个“一律”

刷单高额返点一律是骗局

网购一律找正规渠道

公检法来电要求汇款一律挂

网贷预付手续费一律不给

投资充值返现一律不信

可疑链接一律不点

收到信息一律要通过官方验证

索要验证码的一律拒绝

退改签票类一律要走官方途径

冬瓜西瓜哈密瓜

不做被骗的小傻瓜

草莓蓝莓蔓越莓

预防诈骗听到没

鸡蛋鸭蛋鹌鹑蛋

别被骗成穷光蛋

不听不信不转账

防范电诈你最棒!